平顶山市
2月24日,平顶山市法学会刑事司法学研究会在微信群里架起“空中会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创新工作方法,采用微信群的特殊方式,召开了战“疫”“刑”动刑事司法对策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政法系统、律师和高校等300余位专家、学者入群参加研讨。本次活动由平顶山市法学会指导,平顶山市法学会刑事司法学研究会具体承办。
会议开幕式由平顶山市刑事司法学会秘书长、河南倚天剑律师事务所律师路浩天主持,平顶山市刑事司法学会会长、河南倚天剑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继涛致开幕辞。王继涛会长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违法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组织此次研讨会旨在汇集各方意见,发现问题,凝聚共识,为保证惩治疫情犯罪的法律政策的正确有效实施贡献力量。
平顶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副会长王战胜高度肯定了此次会议,指出,刑事司法学会利用微信平台召开研讨会,积极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题鲜明,形式新颖,鼓励大家发表真知灼见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随后举行了第一场研讨会,市刑事司法学会副会长、河南博识律师事务所主任高好民主持。该场研讨会以“公民、单位不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犯罪的司法对策”为主题,刑事司法学会常务理事张轶超、李兵等与会人员围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碍传染病防治罪的区别和联系、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与国家公共安全、“红袖标”人员、患者吐口水行为等疫情时期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市刑事司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平顶山学院教授、河南倚天剑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杜辉博士,市刑事司法学会副会长、河南前行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军校,市刑事司法学会会长王继涛进行了点评并就相关问题发表了观点。经过六个小时的研讨,第一场研讨会圆满结束。与会人员有角度、有力度、有深度、有高度、更有温度和风度,表达了刑事法律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抗疫特殊时期,平顶山市刑事法律人以特殊的方式分享所思所想所感,以特殊的行动为“战疫”贡献了刑事法律人的力量。
此次研讨会以疫情刑事司法对策研究为主题,划分为“公民、单位不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犯罪的司法对策”、“疫情经济犯罪的司法对策”、“保护野生动物的刑事立法司法建议”和“我为防控献一招”四个分论题,从2月24日至26日,进行四场研讨活动。四场研讨会分别由市刑事司法学会副会长高好民,市刑事司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杜辉,市刑事司法学会理事、河南金年华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旭和市刑事司法学会副秘书长、平顶山市公安局法制处薛晓东主持。
研讨会自2月24开始至2月26日结束,共分为4场。
焦作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公众生活、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强烈冲击,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焦作市法学会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会积极应对,提前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团体优势,开展社会心态调查研究,组建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活动,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组建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活动1月29日,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会发出招募心理咨询志愿服务者的通知,研究会会员踊跃报名,组成了49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30日,向全市各单位团体和公众发出了《万众一心克时艰,心理援助在身边》的公告,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会心态引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微信工作群和电子邮箱,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受疫情防控影响的相关人员,以及患者、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提供线上专业心理援助服务。截至目前,共接听热线电话206次,主要为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和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求助的问题主要有:由疫情引起的害怕、恐慌心理如出现的焦虑、恐慌、抑郁、沮丧、无助、愤怒等不良情绪;出现的心慌、胸闷等躯体症状反应,以及睡不着、睡眠质量差等睡眠问题;由于生活受到限制居家产生的憋闷、生物钟紊乱、生活作息被打乱等问题。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对来电反映情况进行耐心细致分析和心理抚慰,缓解求助者的焦虑和恐惧,引导其走出不良的情绪状态,增强战胜疫情和疾病信心,心理咨询热线服务满意率达100%。
二、开展网上社会心态调查,服务科学决策和应用研究为了解焦作市城镇居民在疫情期间的社会心理状态,1月29日,研究会组织心理学专家制定《焦作市居民疫情时期社会心态调查》网上问卷,通过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截至目前,研究会共收到有效问卷1605份,问卷调查统计显示:焦作市城镇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病毒传播途径了解程度非常高;在疫情期间容易产生易怒、恐慌、焦虑、抑郁、疑病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心理援助服务;非常愿意在疫情期间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对战胜疫情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信心。研究会撰写了社会心态调查报告,报送疫情防控相关部门和单位,为科学应对疫情、评估社会心理问题、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为社会心理研究积累了信息和数据。
三、积极参与行业群体心理援助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焦作市法学会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会党组织的领导下,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党组成员李军霞,副秘书长薛庄林,常务理事胡利霞、张金霞,理事刘利敏、邱莎莎、潘子彦等众多会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积极参与市委组织部、市卫建委、市妇联等部门组织的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录制并推送心理疏导短视频,主要有疫情期间如何应对恐慌情绪、学生居家期间情绪管理、情绪释放疗法、肌肉紧张放松法等内容,不仅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而且对缓解公众面对疫情的紧张焦虑情绪、放松身心、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焦作市法学会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会正持续开展社会心理援助服务,帮助受疫情影响的社会公众走出不良情绪,重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化解疏导社会心理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伊川县
伊川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高度重视疫情引发的网络负面信息及负面情绪导致的不稳定因素,将心理服务纳入平安建设体系当中统一谋划布局,积极响应中央、省市有关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全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人才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扎实做好防控期间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疫情蔓延以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会长赵颇多次主持召开全县心理援助服务疫情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对心理援助抗疫工作提出总体部署与要求,由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罗宣哲牵头成立法学会心理援助中心,设立心理援助热线,从全县心理咨询师人才中选调出有资质、有咨询经验的李学敏、王小虎、张妙幸、黄春燕、王利珍、袁永政、王金苗等28名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志愿者,心理援助中心认真制定心理服务体系和志愿者工作制度,每名志愿者在签订志愿者服务承诺书,经过“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培训后正式上岗。
心理援助中心每周一至周日由志愿者轮班值守,每天有4名志愿者接听援助咨询电话,免费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政法干警、医务人员、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及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每天值班工作完成后,志愿者们在微信工作群里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并且由专业老师对其进行督导,有效保证心理援助服务的质量与成效。
疫情当前,把心理关爱延伸到伊川每一位需要援助的公民,伊川县法学会心理援助中心志愿者一直在行动,在努力着,虽然他们不能出现在一线“战场”上,但也是不遗余力地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乡市红旗区
新冠肺炎的突然来袭,让这个春节、这个春天变得史无前例。紧要关头,特殊时期,总有一个声音回响耳畔,“我是党员,我先上”!红旗区法学会自上而下个个当先锋、作表率,让鲜红的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让庄严的党徽在普通的岗位闪烁光芒。
2月5日晚,区法学会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命令后,立刻安排部署,在保障完成本身的工作任务的同时,组织全单位党员干部投入基层一线防疫工作,由科级领导带队,前往文化街办事处学府社区新康巷、三轻机家属院认真落实人员进出登记、测量体温、宣传发动、防疫消杀、扫雪等工作,与街道、社区协同作战,奋战在群防群治抗疫一线,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防护墙。
从2月5号到现在已经20天,红旗区法学会在党员先锋的引领下,全力对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面前,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紧要关头,我们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