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修武县以被省法学会确定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试点县为契机,充分发挥县法学会优势,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机制体制和工作模式,着力推动社会矛盾的源头预防,提升全县科学决策、防控风险能力,取得明显成效,并在河南省法学会第19期简报上得到推广。
一、突出风险防控重点,组建“6+1”专家团队
围绕重大项目、民生问题、社会保障、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资产处置、信访积案等七类风险评估事项,结合法学专家的专长和工作领域,专门成立“6+1”法学专家服务组。“6”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6个专项课题组:“1”即1个综合性的专家组。根据不同的类别和风险点,由“6+1”法学专家服务组分别开展评估。其主要职责:一是理清各领域风险评估的工作思路,找准风险点,弄清关键环节,理顺评估程序。二是细化责任和措施,明确评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评估的方式、方法。三是积极参与政府透明决策,按照《修武县人民政府透明决策程序规定(试行)》要求,与县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对接。对一些重大项目和信访积案,主动作为“承接方”“第三方”,参与预测和防控。
二、加强学习研讨,提升工作能力
一是主动与先进县区学习对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先后到温州鹿城区法学会、新乡市红旗区等现场取经,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二是先后3次组织法学会专家组,围绕“鹿城经验”,研究探讨我县法学会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形式、方法、制度、保障等工作机制和模式。三是出台《修武县法学会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评估的原则、范围、标准;印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基本知识读本》,为专家组和各乡镇及相关单位提供评估的法规、案例、模板,指导规范操作。四是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法治论文征选活动,广开言路,建言献策。
三、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运行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底由各乡镇和国土、房屋拆迁等县直6家单位上报拟评估事项,召开由法学专家和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参加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联席会议,研究确定需要评估的事项,分门别类,归口处理。二是建立报备工作制度。每个评估事项,从开始筹划到进行评估及结果运用要向法学会风险评估专家组进行报备、把关、审核,并向决策部门提出建议。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应评未评、假评、错评,本着“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议维稳等有关部门进行责任倒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追责。
四、立足源头防范,全力防控风险
本着源头防控、边干边规范的原则,在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先行先试,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县法学专家共参与房屋拆迁、项目占地等各类风险事项评估61件。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修武县试点工作有几点体会:一是展现了县级法学会主动服务、积极作为的工作精神。2017年春节前,县法学会主动与交通运输局结合,围绕群众广泛关注的城区开通公交车事项第一时间介入风险评估。专家通过走访出租车司机、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听证会、法学专家论证评估等形式,一致认为风险较低,最终加快了该项目的实施进程,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二是理清了法学家参与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和模式。法学专家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规范运行。通过探索,我们明确了评估重点,细化了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七类重点评估事项和法学专家三项职责及三项工作制度。目前,各项机制运行良好,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三指导和推动了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法有序进行。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法治论文征选活动和推行的由法学专家对评估过程把关审定的报备工作制度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各乡镇和相关县直单位的评估意识,而且大大提升了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质量,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四是发挥了法学家法治专业素养,为防控风险提供了解决方案。2010年以来城区金中商业步行街建设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临街房屋一直未拆迁到位,商户漫天要价、拒不拆迁,导致拆迁工作无法推进,不仅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而且有损于“全域旅游战略”的整体形象。对此县法学会积极组织法学专家介入该拆迁项目的风险评估。经过实质性调查、梳理收集情况和意见、对项目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论证、提出化解控制措施等工作,参与制订了“因地制宜、一户一策、逐步解决、整体推进“的拆迁方案,使拆迁工作得到解决,推动了该项目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