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份以来,淇县法学会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实施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早起步、快推动、高标准、严要求,探索出了“坐诊、约诊、巡诊、会诊”四诊工作法,确保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淇县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是中心“坐诊”。依托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设置“1+5”品牌工作室,实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坐诊”工作机制。“1+5”品牌工作室体系,由1个“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坐诊室”和“郭老调金牌调解室”“向阳花工作室”“老邵说事工作室”“啄木鸟工作室”“培红工作室”5个专项调解室构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专家坐诊室”,相当于“全科门诊”,由县法学会统筹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定期到工作室轮流“坐诊”,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纷止争等服务;“郭老调金牌调解室”“向阳花工作室”“老邵说事工作室”“啄木鸟工作室”“培红工作室”5个专项调解室,相当于“专科门诊”,由熟悉该专业领域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坐诊”,分别化解诉前调解、家庭婚姻、邻里纠纷、涉法涉诉、未成年心理等特定领域的矛盾纠纷。今年以来,6个工作室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处置案件、提供法律咨询700多件,切实有效服务了全县社会治理大局。
二是订单“约诊”。县法学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法律需求和信访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管局、淇县一中、实验中学等8个法学会行业工作站收集的涉法突出问题,通过“政府下单、学会统筹、预约把脉”的方式,从专家人才库里精准匹配专家,必要时召开专家会商会,对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合同进行审核,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建立专家查审、部门联审、领导签审的“三方会审”工作程序,对评估资料、操作程序、风险预测进行全方位把关。今年以来,审核县政府常务会共计8次,提出合法性审核意见8条,审核县政府重大合同6份,提出6条合法性审核意见,参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4起。
三是企业“巡诊”。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辖区企业提供巡回义务“法治体检”服务。“法治体检”包含四项法治服务:风险排查服务,主要是帮助企业分析法律问题、健全规章制度、防范法律风险;法治宣讲服务,主要是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法律和政策宣讲,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上市辅导服务,主要组织精通上市业务的律师、法官、检察官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向有上市需求的企业提供上市法律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助力企业上市融资;小微咨询服务,针对小微企业普遍没有法务部门和专门法律顾问但法律服务需求较大的特点,通过巡回“体检”、“组团式”帮扶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法律服务。今年以来,为17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
四是“七员会诊”。深度融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和乡镇(街道)会员工作站建设工作,利用乡镇(街道)会员工作站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化解一般性矛盾冲突,如遇到难以化解的重大矛盾冲突或者难题,则立即联动“七员说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七员说事”团队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信访工作人员”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组成,实行“基层点菜、综治下单、七员说事”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会诊,出具权威的法律意见书。乡镇政法委员为“七员说事进基层”召集人,选定并提供研判的议题材料,预约“七员”到指定地点,甚至最基层的村、社区、企业直接开展工作,集中办公的时间采取固定半个月或一个月安排一次,重大事项或突发情况可随时召集。今年以来,“七员说事”团队下基层11次,研判问题50多个,解决问题3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