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协力打造法制化营商环境,全国工商联办公厅与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建设落实情况的通报》,淇县人民法院与淇县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入选全国典型事例获通报表扬。
近年来,淇县人民法院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加强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持续深化“多元化解+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商会调解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纠纷的职能资源优势,有力推动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推动纠纷多元化解: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联合成立淇县商会调解中心。以调解中心为依托,从企业经营者、商会会员中选聘12名优秀调解员,采用委派调解、委托调解模式,开展涉企商事纠纷案件的诉前和诉中调解、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工作。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与县工商联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着力就法院方面收集的涉企纠纷的疑难问题、敏感问题及新类型案件与工商联反馈的各商协会及会员企业在诉讼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互相沟通,交换意见,探讨相关问题,为顺利解决涉企纠纷打下坚实基础。
完成调解平台对接:充分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动商会调解服务平台建设。目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商会调解平台已完成线上对接,实现商会调解组织线上、实体双线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搭建集调解、司法确认和诉讼为一体的“一站式”商事纠纷化解平台。
完善诉讼服务体系:为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采取合同案件加挂“绿标签”、设立涉企立案“绿色通道”、“迟延申请执行风险提示”机制和“执行通知程序前置”机制等措施,缩短纠纷解决耗时、提升涉企纠纷案件质效。
下一步,淇县人民法院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县工商联主动对接,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选派优秀的员额法官、法官助理等与调解员、调解组织进行一对一指导,为民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建立起专业高效、便民利民的商事纠纷“调解+诉讼”模式,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