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时政
认真谱写“精准普法、融合普法、浸润普法”三部曲

认真谱写“精准普法、融合普法、浸润普法”三部曲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4-10 浏览:389 次

       为充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和法治文化的需求,2025年,孟津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部署要求,在区法学会和活动各成员单位的合力共建下,贴近实际、靠近群众,创新提出“精准普法、融合普法、浸润普法”的工作思路,有效解决普法供给与群众需求“两张皮”的实际问题,推动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抓好精准普法  按需配送法治套餐

       孟津区法学会紧跟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部署要求,积极发挥区法学会法学专家工作优势,针对农村地区特点,通过“群众点单——法学会派单——专家接单”的模式,将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精准送达到群众身边。截至目前,已联合区司法局、工会、团委等单位开展专题法治讲座、法律服务50余场次,培养培训“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等骨干2万余名,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

       “我家宅基地纠纷该怎么处理?”在会盟镇双槐村“法律明白人”培训现场,村民们围着法学专家详细咨询有关问题,这是孟津区法学会开展“订单式”普法工作的一个缩影。

       孟津区法学会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是我们讲什么,群众听什么,现在是群众需要什么,我们讲什么。区法学会响应依法治区工作要求,依托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等平台,完善建立普法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普法宣传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明显转变。

抓好融合普法  让法律知识“活起来”

       孟津区认真贯彻落实《洛阳市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将目标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日常,不断在增强普法宣传实效上下功夫、用实招。

       连日来,在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的组织倡导下,普法志愿者深入工厂园区的“法治体检”活动正在分批分点、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由法官、律师组成的8人法学会法学专家服务团队正在通过“把脉问诊”的方式,帮助进驻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受到园区企业单位和广大员工的热烈欢迎、普遍好评。

       在区法学会的联动协调下,区“基层行”活动各成员单位发挥自身力量和积极优势,努力创新普法宣传工作,已打造多种多样的“普法+”融合宣传模式,如“普法+文艺”模式,通过举办法治文艺汇演,用快板、小品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深入宣传法律法规。“普法+网络”模式,通过开发“法治连连看”小程序,将法律知识普及融入趣味游戏中。“普法+服务”模式,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法治宣传角,让群众在正常办事的同时不忘学法用法。

       “法律条文本身就很枯燥,但是通过情景剧演绎出来后,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好多。”参加过法治文艺演出情景剧的村民刘大姐如是说。

抓好浸润普法  将法治阳光照亮群众生活

       孟津区将法治文化和法治元素充分融入城乡建设、城市更新之中,在公园广场设置法治宣传栏,在公交站台投放普法公益广告,在社区打造法治文化墙,在学校开设“法治第二课堂”等等。

       漫步在黄河湿地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典故、法律名言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这样的法治文化阵地,孟津区已建成284处。

       据西霞院街道西霞社区居民王大爷介绍,“现在出门遛弯都能学到法律知识,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全区通过营造“抬头见法、低头学法”的浓厚法治氛围,法治精神正在润物无声地深入人心。下一步,孟津区将继续创新普法宣传的方式方法,让法治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有亮点,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法治动能,让法治阳光照亮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


来源:河南法学网、孟津区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