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淮阳区法学会在省、市法学会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区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法律工作者,在服务法治实践、开展法治宣传、培养法治人才、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跑出了“加速度”,充分融入淮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期待、新需求,有效提升了法治淮阳建设水平。
一、推进首席工作,凝聚专业力量
淮阳区法学会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实施意见》,从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中逐个筛选,认真审查,集体研究,聘任了27名政治上可靠、业务上过硬、法律知识全面、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区平安建设促进中心挂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采取常驻的方式,面向群众开展法律服务,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紧扣“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重大涉法问题”等重点任务,研究制定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管理考核办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流程》等工作制度,开展了专题调研、法律宣传咨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一系列工作,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贴心人”。
二、积极发展会员,稳步壮大队伍
淮阳区法学会多渠道吸纳法治人才,累计发展区检察院、区法院、乡镇政府等15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团体会员,发展政法干警、律师、政协委员、企业董事长等629名社会各界人士为个人会员,全部纳入中国法学会会员信息管理系统。为方便广大会员了解、学习法律法规,线上建立会员微信群,每天在群内互相分享法治领域的文章知识,线下成立“会员之家”,每月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课程,引导会员们不断增强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成立公益法律服务志愿团,围绕社会民生热点,回应群众的法治需求,每周开展一次法治宣传,半月组织一次入户走访,每月进行一次矛盾集中化解,每季度召开一次调解员培训,旨在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减少和化解矛盾纠纷,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开展法治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淮阳区法学会依托各乡镇(街道)基层法律服务站,开展了系列法治宣传活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多次配合区委政法委、区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区司法局、区检察院、团区委等部门深入村居开展《国家安全法》宣传活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12.4”宪法宣传周活动等,通过设置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就依法维权、如何申请人民调解等方面开展宣传教育,普法受众约20万人次。除常态化开展宪法、民法典宣讲宣传外,淮阳区法学会还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主题活动,印制发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治宣传手册》,为广大师生详细解析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引导同学们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积极开展“和沐春风 和谐万家”预防“民转刑”专题宣传活动,重点关注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医疗纠纷、劳资纠纷、感情纠纷等常见的典型纠纷,通过编写法律小故事、制作动漫视频,引导广大群众理性对待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
四、服务基层治理,打造特色品牌
淮阳区法学会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囊团”作用,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全部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专家库,线上依托市域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对网格员进行业务指导,参与矛盾调解、心理辅导、法律咨询,让网格服务有温度、治理有招数。线下定期开展组团式、下沉式法律服务,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结合积累的工作经验,编写《淮阳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读本》,向全区2073名网格员、970名调解员发放。组建了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律服务工作者、信访干部、司法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专班,开展“矛盾调处到村居”专项活动,对网格员摸排、部门上报及群众线上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采取“综合研、主动约、现场调”的方式,主动走进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讲理堂等就地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累计协助化解56起复杂纠纷,参与化解信访积案6件,提供法律援助38件。相关做法被河南法制报、河南法学网、法治中原、大象新闻、周口法学网等媒体刊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