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抓实“三零”创建 建设平安郸城 ——郸城县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抓实“三零”创建 建设平安郸城 ——郸城县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郸城县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 2022-10-10 浏览:1359 次

“三零”创建工作以来,郸城县坚持把“三零”平安创建作为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检验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尺,紧紧围绕“三零”创建任务,以“六防六促”和“下基层、解民忧、防风险、促和谐”活动为载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创新形式,深入推进“三零”平安创建工作。截止目前,全县523个村(社区),符合创建标准的村(社区)460个,占比88.91%,企事业单位1816个,符合创建标准的1791个,占比98.62%,全县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2.66%,赴京访同比下降95.4%,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6.87%。

一、坚持高位部署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零”创建工作,先后召开了全县“三零”创建动员会、推进会议,传达省市会议精神,对全县“三零”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统一了思想认识,提高了政治站位,压实了工作责任,明确了工作方向。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政府分管副职、公检法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全县“三零”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郸城县“三零”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步骤和相关要求。全县23个乡镇(街道)和117个县直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上下联动、左右互补的工作格局,确保了“三零”创建扎实推进。

二、强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相结合,常态化开展“六防六促”,持续在“排查、防范、化解、管理”上下功夫,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齐抓共管强大合力。二是注重三结合。坚持把“六防六促”工作与政法干部“下基层”活动、“三零”平安创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相结合,坚持矛盾纠纷排查“五个必访”(即利益纠纷家庭必访、外出务工家庭必访、单亲家庭必访、四失人员家庭必访、重点人员家庭必访),建立健全“五类家庭”等工作台账,组织政法干警、一村一警、网格员、矛调员等,全面排查婚姻家庭、情感、邻里、宅基地、经济债务、涉疫情灾情等民间矛盾纠纷。三是强化问题解决。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实行“清单+台账”项目化管理,落实领导包案、即交即办、跟踪领办、专班专办工作机制,组织专人开展服务管理、心理疏导、教育稳控、矛盾调解,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多元化解体系,坚决守住“五个不发生”工作底线。目前,全县共出动63600人次,入户47920户,走访群众78135人,排查六类矛盾纠纷1865起,化解1860起,化解率99.5%,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社会面安全屏障。

三、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以开展“雷霆”系列行动、“三川利剑”集中会战、“亮剑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为载体,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涉枪涉爆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各类违法犯罪,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高压震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查案”与“打财”并重,加大对涉黑涉恶资产追缴力度,坚持抓捕涉案人员与清查资产同步进行、深挖犯罪与深挖利益链条同向发力,坚决捣毁黑恶势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坚持“扫黑”与“打伞”同行,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深挖彻查、依法严惩,坚决将案件打深打透打彻底,打掉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第一次全市“百日行动”讲评中,我县综合成绩位列全市县市系列第二名,第二次讲评中,我县综合成绩位列全市县市系列第一名,有力维护了全县治安大局稳定。

四、着力夯实平安建设根基。一是扎实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为抓手,组织县、乡、村三级巡逻队坚持无死角、全覆盖常态化巡逻,提高见警率,有效防止各类治安案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夜间,巡逻队要到重点发案地段、主要乡道和偏僻行政村进行巡逻,让群众看到警灯闪烁,听到警报响起,做到治安状况看得清、控得住、管得好,切实提高群众路面见警率、知晓率、满意度和安全感。二是深化网格服务管理。制定了《郸城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对全县2416名网格员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强化业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的办法进行业务培训4次,真正让网格员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哪种标准,让“小网格”不断彰显大作为,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落实工资待遇,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政府把网格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补贴发放,充分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确保网格员队伍的稳定性。强化督导检查,坚持“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考核,三季一奖惩”,对连续评为优秀先进等次的网格工作人员,落实子女优先入学、入伍、就业“三个优先”待遇;对履职情况较差的网格员,实行召回机制。三是强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总投资5400万元,其中县综治服务中心投资3500万元,乡镇综治中心投资900万元,村综治中心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健全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机制,做强做实基层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根基,实现“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深度融合。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52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已完成升级改造,全部投入运行,发挥了应有作用。

五、全力推动信访秩序持续平稳。一是持续坚持领导接访约访下访机制,全县32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各责任单位每天由1名班子成员带班接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群众诉求,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群众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二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县各单位重点围绕涉访、涉疫、涉军等重点群体和土地征用、城镇拆迁、问题楼盘等重点问题,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梳理,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并严格落实“四定四包”责任制,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推进问题解决。三是推动重复积案化解。坚持落实周研判工作机制,先后召开信访研判会36次,有效化解了一批重大疑难信访积案。目前,中央和省市向我县交办的345件信访积案,已化解338件,化解率97.5%,信访秩序持续向好,确保了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等重要敏感时期未发生来自郸城的干扰。我县信访工作取得连续6年全市综合考评第一、连续4年全省先进的优异成绩。

六、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治理。全面启动高等级巡逻防控勤务模式,强化显性用警,严格落实公安武警联勤巡逻机制和“1.3.5分钟”快速反应处置措施,加大社会面管控力度,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县公安局、市场管理局、应急管理局、交通局、住建局、城管局、消防大队等县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寄递物流和消防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严防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对车站、企业、建筑工地、金融网点、商场等重点部位及水、电、气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提升防范等级,强化防范措施,严防发生暴恐袭击事件和安全事件。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和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做好规模性聚集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值班备勤、完善工作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涉稳案事件,处置得法得当、果敢果断。目前,已检查单位1213家,整改隐患762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3家,下发现场检查记录、责令整改指令书51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七、深入开展“平安法治星”创建。全县“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推进会后,县委政法委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及早部署,及时召开了书记办公会,认真学习县委文件和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对县委政法委牵头的“平安法治星”村(社区)党支部创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进一步提升了站位、统一了思想,全力推进平安法治星创建工作。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毛茹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王之栋任副组长,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公安局、县信访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司法局、县卫健委为成员的全县“平安法治星”创建工作专班,下设“一办四组”,即综合办公室、“零上访”指导组、“零案件”指导组、“零事故”指导组和“零疫情”指导组,制订了《关于开展“平安法治星”村(社区)党支部创建的实施方案》和村(社区)创建评估细则,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确保“平安法治星”创建扎实推进。